近日,极客公园在audi city 举行 geek 2024欧洲杯买球软件的线下活动,来自 eico design、方正电子与 bong 的嘉宾们,带来了一场关于界面、字体与创造力的技术与艺术连弹,与在场的 60 多名极客探讨了「科技与设计的共生关系」。
方正电子字库开发总监仇寅老师演讲的主题是:《从媒介变化看字体变迁史》。
济济一堂的极客们
方正电子字库开发总监仇寅老师演讲
设计的本质是满足人们的需求,所以在功能性表达上也需要更多柔软与温情。让我们回顾字体发展史「寻找温度」,一条线是书写,一条线则是印刷字。
甲骨文到篆书再到楷书的演变,是手写汉字由复杂到简单,到清晰再到美观的过程。由线条组成的甲骨文与篆书,每个字形个性度低、容易混淆,而有了笔划横、竖、撇、捺、点、折的楷书,则令汉字更为容易识别。1500 年前的楷书时代,文字学意义上的汉字字体的发展便终结了。
手写汉字发展史:易识、易写、美观(充满个性、灵性、亲切的人文感)
印刷字的发展则与媒介有极大关联。最早的文字刻于甲骨,后铸于青铜、刻于石碑、书写于简牍和布帛,后来发明了纸张。宋朝的雕版印刷由人工在木板上一字一字刻成,其样式开启了宋体字的初级形态。经过元代的雏形时期,现代宋体字在明中期定型。换言之,那时实现了印刷字的标准化。从楷书产生到宋体字形成,其间走过了一千年。
清朝基本沿用了明代体例。民国时期的印刷字体再造辉煌,从仿宋到多样化楷体,皆充满人文色彩与脉脉温情。如今,黑宋仿楷的设计并未出现实质性改变,但是在精致度、适读性及排版优良性方面获得长足进步:程式化、整齐度和统一性,让我们便于阅读。
这种几何、严整与冷静的代表,显得刻板与工业化,不如手写文字有灵性、令人有亲切感。在清朝两种字体并行,把宋体字叫硬体字,刻起来方便省时,成本也低,有钱人则爱手写风格的软体字。
字体正是受着人文和技术的往复推动而向前发展的。
到了现在,纸质媒介与屏幕媒介共生,屏幕阅读越来越成为主流,这种变化为字体设计带来全新挑战,在较多的屏显特性中有两个值得关注,就是不连续变量和自发光产生光晕。
(1)不连续变量
纸张中的图形皆为连续变量,一条光滑的曲线是没有台阶的。相较而言,由像素构成的屏幕图形是有台阶的。而且这种不连续变量还造成每个汉字的横划排列会产生台阶式跃变:同一款粗细的字体在不同字号下,显示的字不一样。
量:从 5 磅到 7 磅
(2)自发光产生光晕
纸上的显示由光照在纸上反射而得,因此看到的文字与图像并无光晕。屏幕中的笔画则是自发光,便带有光晕显得模糊。如将电脑亮度调高,在黑底白字的情况下,光晕加深笔画即变粗。如果白底黑字,显示则与之相反。
置与矗:从 0 到 100
此外,屏幕的不断发展也为字体设计创造了优良条件,精度由原先的 96ppi 发展到现在的 300ppi 以上,变得更为精细。屏幕的特性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:首先是要精心安排笔画。设计技术也给了我们许多便利:笔画可以得到更为精致的安排,横划之间的距离在软件的帮助下变得非常容易测算;同时,结构塑造要求形散而神聚,不能丧失汉字的灵性与神采;还需要细分字体家族。更多的字体家族可以被设计出来,在台阶式跃变的情况下,让用户能自由挑选不同粗细的同一种字体;适合屏幕显示的字体之稀缺,也亟需开辟新品类。
赢:从低精度到高精度
以方正第二代屏显字体——方正悠黑为例,设计上应特别注重识别性与美观性。
(1)识别性
中宫对汉字的影响极为深刻。我们考虑要让中宫既能维持汉字的轮廓特征,又能保证中间笔画的清晰度。方正第二代屏显字体因为收紧了中宫,让每个字轮廓更为明显,阅读体验也更为舒适。
(2)美观性
美观的标准之一是耐看。频繁接触几何化与工业感设计,人们难免产生抵触、希望重归人文。因此字体被造出后,通常有相应的产品周期。在方正悠黑的设计中,技术与艺术的平衡成为主要追求。标准之二则是适读,阅读用的正文字体,应能「看不出风格」地进行自然诉说,而不要因个性强烈而干扰信息传递。
当我们考虑正文字体的选择,要回归用字的核心目的,究竟是展示还是阅读?根据内容和受众,考虑风格、字面、字重,通过默诵与对比,回到阅读体验中去检验才能真正关怀用户。
了解更多方正悠黑字体信息,请点击
链接:
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a3ndgzmjcwma==&mid=208013010&idx=1&sn=d5b333a54a164e6b097bfe4029d2810f&scene=0#rd